碳纖維在球場的應(yīng)用
碳纖維桿是從1970年就開始出現(xiàn)在球場上。自從來瑞·尼爾森(Larry Nelson)以Aldila H.M.40球桿得到1987年世界杯冠軍,吉爾·摩根(Gil Morgon)(前PGA冠軍)換了碳纖維桿,平均長打距離增加了9碼之多以后,這才真正引起廣大球友的重視,一窩蜂地開始使用碳纖維桿子。但是在沒有驟 下決定前,也應(yīng)該對(duì)碳纖維桿有所了解。
碳纖維桿子是以碳纖維混以松香及結(jié)合劑(Epoxy)卷在鋼管外,加熱成形后抽出鋼管而造成,由于桿內(nèi)含有膠質(zhì),而碳纖維斜著卷起的關(guān)系,震力傳至手上的 距離增大,所以不震手。傳統(tǒng)上一般女子以及年紀(jì)大揮桿速度慢的球友最愛用。碳纖維桿本身的彈力也增加了此類球友的擊球距離。
為了改良碳纖維太軟,扭曲度(Torque)太大的缺點(diǎn),則以高壓(High Modula)碳纖維桿中加了硼(Boron)纖維,大大地增加了硬度而減低了扭力,形成了第二代碳纖維桿。有些為職業(yè)球友設(shè)計(jì)的桿子甚至比鋼桿的硬度還高,扭力還要低。
越硬的桿子,重量也越重。加上硼的高壓碳纖維變得極硬而脆,失掉了扭力反而也失去了碳纖維桿的真正特征所在。由于碳纖維的特色是輕、軟,不 管球技怎樣高,力道怎么強(qiáng),總是要用那種“恰恰好”的桿子,絲毫不能讓桿子超過需要的硬度。抗扭力差(Torque)的桿子并不比無扭力或高抗扭力的桿子 不好,只是功能不同而已。價(jià)格極昂的高抗扭力桿子也不一定適合。